俞祺:地方立法适用中的上位法依赖与实用性考量
第52周内镜下黏膜愈合率方面,与Humira组相比,Entyvio组显著提高(39.7% vs 27.7%。
此次,达雷妥尤单抗在中国获批单药治疗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(MM)成年患者。肺动脉压力会显著升高,继而导致右心衰竭和严重的运动耐量下降,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。
根据《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(2018简版)》,目前中国约有600万以上银屑病患者,治疗需求远未被满足。自2006年上市以来,获批适应症有克罗恩病、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、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、斑块型银屑病等。据估算,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为11.6/10万,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。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,在中国的发病率已超过急性白血病,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位。值得注意的是,英夫利西单抗也是中国首个获批适用于胃肠病、风湿病和皮肤病三个不同领域的生物制剂。
结语事实上,杨森制药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制药公司之一,多年来已为中国患者带来多款创新产品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适应症背后都有其特殊意义,均被冠以中国或全球首个的光芒。随着港交所新政、科创板的开通,为创新药企业提供了更多募资渠道。
在笔者采访的过程中,还有一些专家指出,我国传统药企业应该积极塑造自己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眼光。资金和资源充沛的情况下,对药物创新的关注应该更加前置,比如说从一个技术平台就开始关注。首先,对于投资者而言,仿制药已是明日黄花,创新药才是未来之星。另一方面,对于白手起家的创新药企业而言,在传统药企资本加持和资源嫁接的情况下,不仅会加快创新产品开发的进度,还能够对未来创新药市场渠道带来一定保障。
大家都知道,中国生物制药是正大天晴集团在港交所上市主体。从账面上来看,没有大规模布局创新药的中国生物制药并不缺钱,半年报显示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资金为71.82亿元。
净利润28.4亿元(扣非)。对于具有产业资源的基石投资者而言,未来还可能为被投标的带来产品BD合作甚至是商业化资源的可能。一方面,对于不具备创新基因或者创新能力有限的传统药企,完全靠自主研发对他们来说,开发周期相对较长,开发难度也较高,若是通过入股或者并购创新药企业部分股份,可以加速他们从创新到国际化的进阶,最终甚至有可能成为国际性的大药厂。之所以在众多创新药企业中选择投资亚盛医药,笔者推测也是有所考虑的。
正大天晴去年5月,收获了第一个肿瘤创新药安罗替尼,目前已斩获非小细胞肺癌、软组织肉瘤、小细胞肺癌三大适应症。那么,作为一个怀有抱负的大药厂而言,这笔钱一定是要走出去进行投资,而不是躺在账上吃利息。在过去10年时间里,我国绝大部分仿制药企业并未抓住创新的机遇,国家新药重大专项的品种、某些疾病领域上市的新药往往是初创型的企业开发出来的。传统大药厂入股创新药企业,会成为一种趋势吗?众所周知,创新药一直是医药研发皇冠上的明珠。
从亚盛医药的管线来看,进展最快的项目HQP1351就是针对甲磺酸伊马替尼(格列卫)耐药的白血病治疗药物,目前已进入关键注册临床II期试验,有望于明年申请新药上市。笔者在此也希望,越来越多像中国生物制药这样的老牌大药厂,尽早参与到新药开发的生态圈,加快新药开发上市进程。
基石投资者制度是港交所特有,从2005年开始试行。从中国生物制药最近与业内建立的一些合作来看,该公司在主观意愿上也是非常积极地在拥抱创新,比如该公司在今年5月与和铂医药达成战略合作,6月与康方生物联姻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,合作开发后者研发的PD-1抗体AK105等等。
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,中国生物制药此番投资亚盛医药,更像是一种战略投资布局,为后续的商业拓展合作铺路。换句话说,与国外GSK、强生、罗氏等制药巨头纷纷成立专业化的产业基金,从基础研究就开始投资生物科技企业有所不同的是,我国创新药的种子多数是由风险投资机构所播种,来自传统药企业较少吃到创新的果实。港交所IPO创新药企业的基石投资者港交所对创新药企业的绿色通道开启之初,基石投资者几乎清一色为风险投资基金或者私募股权基金。2018年中国生物制药营业收入208.89亿元,比恒瑞还多了30多亿。第三,中国生物制药决定基石投资亚盛医药,或许还有肿瘤产品协同的考虑。根据亚盛医药发布的公告,中国生物制药于2019年9月26日与其签署协议,同意在若干条件规限下按发售价认购合共2000万美元(约1.4亿元)。
港股创新药企业基石投资者人的变迁基石投资是指企业IPO时在公募之前引进的行业大V,类似于内地的机构投资者或者产业基金,一般可以起到较好的背书作用。比如信达生物10位投资人的基石名单包括红杉资本、惠理集团、淡马锡、礼来亚洲、维梧资本等,其中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(GIC)参与了歌礼制药、百济神州、翰森制药等公司的基石投资。
过去我国医药研发一直停留在仿制药的水平,主要依靠生产和销售仿制药,凭借低廉的价格取得竞争优势,利润率较低。也就是说,亚盛医药此次募资的目的性很强,相当于集中资源全力推进HQP1351项目。
也就是说至少在6个月内,中国生物制药不会出售持有亚盛医药的任何股份。该集团产品主要集中在肿瘤、肝病、心脑血管病、镇痛、呼吸系统用药、骨科疾病等多个领域。
一位投资者告诉笔者,尽管对部分早期创新药企业而言,眼下可能会面临募资寒冬等财务问题的考验。总的来说,基石投资者的参与不仅可以保证一定数量的基础认购,促进发行顺利完成礼来公司表示,该药物服用两小时内将可缓解偏头痛的疼痛程度及症状的。目前,FDA正在审核Reyvow受控物质分类,该分类审查预计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完成,一旦审查完成,该药物将可在零售药房购买。
FDA首次批准新一类偏头痛急性治疗药物上市 2019-10-16 08:49 · 杜姝 10月11日,FDA批准了礼来旗下新药5-羟色胺1F(5-HT1F)受体激动剂Reyvow(lasmiditan)上市,用于成年急性偏头痛的治疗。偏头痛治疗已经设定了新的期望。
但面对与曲坦类药物有禁忌、无反应或不能耐受的患者仍无药可施。在2018年CGRP靶向药物的刺激下,该市场迎来了大幅增长,预计未来十年其规模可超110亿美元。
此外,礼来公司在偏头痛药物治疗领域打得一手好牌:缓解有Reyvow,预防有Emgality,组合搭配覆盖全方位患者,市场竞争力不言而喻。Emgality 图片来源:礼来直到2018年,FDA批准了安进的Aimovig、礼来的Emgality、辉瑞和Teva的Ajovy三款靶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(CGRP)单抗药物上世,打开了偏头痛药物市场的新局面。
慢性偏头痛(CM),患者每月头痛天数≥15,其中至少有8天具有偏头痛特征。礼来生物医学公司神经病学发展负责人Gudarz Davar表示,Reyvow可以帮助数百万患有偏头痛和症状尚未解决的偏头痛患者。这是20多年来FDA首次批准的新一类急性偏头痛治疗药物,对于市场和临床具有重大意义。此外,在对曲坦类药物反应不足患者的亚群中,Reyvow也能产生良好的效果。
现在,无痛是偏头痛患者及其治疗者的治疗目标。填补偏头痛急性治疗的市场空白根据头痛频率,偏头痛有两种主要的临床亚型:发作性偏头痛(EM),患者每月头痛天数15天。
上世纪90年代初,舒马曲坦面世随后又有6种曲坦类药物(5-羟色胺1B/1D受体激动剂)推出,共同改变了急性偏头痛的市场。尚无强劲竞争对手 2017年,偏头痛的七个主要市场(G7国家:美国,法国,德国,意大利,西班牙,英国和日本)大约合计为38亿美元,其中急性偏头痛占50%以上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FDA对CGRP抗体药物获批皆用于预防性治疗,减少头痛发作天数。而Reyvow的出现刚好弥补了这一空白。